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茶学成就药学的一代史话宗师

时间:2010-07-16 来源:紫砂之家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著名医学家。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被曹操处死,时年63岁。《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早年受扁鹊、董奉、仓公、涪翁、程高、张仲景等名医大师影响,集百家之大成,著有医学书籍《青囊经》、《枕中灸刺经》、《食论》等,门下弟子十人有多,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

  妙品大师:

  留住华佗,当然有我个人的情感因素,我对这点毫不隐讳。在我的灵魂深处,总认为医学与茶学是一对孪生兄弟。大凡从医之人都习茶,或者说都比较懂茶,这里指的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我父辈就是典型的从医又茶的人士,父亲是解放后有名的“光脚板”医生,父亲的父亲又是当地村子里有名的“草草药”药师。

  小时候,我常同哥和姐随父亲上山采药,要是在每一年的夏天到来,家乡的许多十字路口都会有一口大大的锅,里面煎着一大锅草药汤,路过的人,想喝就喝,免费的公益行为。这就是我父亲的“作品”,虽说不能包治百病,但对人们日常所生的病痛还是很管用的。父亲是家乡惟一的医生,人们对他(从我有记忆那天起)常常体现出一种无比的尊重和敬仰,这让我感受很深。对于那些伤筋动骨,风湿麻木,甚至保胎接生而言,父亲几乎成了百病克星,一喊就到。而我在父亲那里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望、闻、问、切!和先救人再说”。

  父亲手中留有很多医学书,在我的记忆里,好像都漂移着华佗的影子,这也就是我了解华佗的启蒙。父亲后来掌管了家乡茶园,好学上进的他自然是考取了高级工程师这一行政级别职称。后来又是全国“陆羽杯、甘露杯”两项制茶冠军得主。

 

  在这里,我讲我父亲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华佗的后辈们不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品格上,都继承了他的优秀品德。古人说:“读史在于野,布道在于乡。”,这个“野”指的就是小地方,意思是小地方常常保存了很多优秀的史书,而句中“乡”指的就是更小的小乡村了,意思是只有小乡村里的人们才会坚定不移地接收和传承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至今也不例外。人们往往听到的“善良、本分、厚道、憨厚等等词汇”,大多都是直指这些地方的人,而我,就是在这种地方长大成人的。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老是挂在嘴边的“道德”,若实用于生活,那么,我们都会明白,医德应是排在首位了。其它的酒德、茶德、商道等等关于生活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都远远地被丢在了后面。我们一旦提到“医德”这个词,都会言不由衷地想到崇高、伟大、博爱、仁慈等等厚重而又坚实的词汇。迫使从医之士先从德,似乎华夏五千年的人文道德都是由从医人士首先承载着航行,才会有其它的行业人士跟进。如果这个社会连医德都不存在了,似乎“道德”也就用不着提了。我想如果哪天我们的从茶之人也先从德的话,那么,茶界这片天空会更加的明净。

  我常常尾随大师华佗的影子,总想探究他的过去,陈寿的《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和范晔的《后汉书·方术列传》这样点评华佗的: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佗恃能厌事,犹不肯至。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陈寿《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文章好像是说:华佗不乐意从医,太想在仕途上有些建树,在长期等待过程中,由于独立特行,恃才傲物,中伤了魏相曹操。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也肯定:“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难道华佗在品格上真是不为之德吗?他的死难道真是自取灭亡吗?

 

  我老是在想:“性恶”、“耻”、“悔”、“厌”这些字词,到底是想表明华佗是好还是坏呢?

  细致分析一下范晔的《华佗传》和陈寿的《华佗传》,我们会发现,华佗之“耻”与曹操征召有关。华佗不想为官所以要“引官为耻”,非为“医”。他为官之时,侍医供官使唤,形同仆奴,这医德何曾流芳?郁闷难当,闷闷不乐,虽是依附华彩,但这不是华佗的为医从道思想。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名望、地位不可及的,在官吏身边,还要常受胁迫,华佗当然要以这样的生活为耻。华佗无心仕途,不作良相,愿成良医,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就该义无反顾地去善待天下百姓。华佗“悔”了。悔不该听由曹操的召请,悔自己不能达到独立、自主从医,悔被困曹营身不由己,不能救治天下苍生。陈寿讲“佗恃能厌食事”,便是厌恶自己独奉曹操一人,厌恶自己成了曹操的侍医,而非厌恶行医这个伟大事业。华佗的“耻”、“悔”、“厌”是完全发生在他入曹营之后,形成一致的共性。在士可杀而不可辱的面前,崇高的医德让他的生命在最后一秒都不停歇。

  在这里,我要申明的是,请神医华佗入驻本书,并不是因为他以上的那句话。而是从他学生吴普、李当之所著《吴普本草》、《本草经》探求其仙踪。虽是学生作品,但学生是受老师之才,习著成书,那么,其作品中一定流有华佗的血液。荀子不就说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