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解读曾斌的陶艺作品

时间:2010-07-21 来源:紫砂之家

  曾斌 青年陶艺家。1976年生于陶业世家。1993年随姨妈周定芳学艺。其作品用现代陶艺设计理念,兼具写意、雕饰、泥绘等装饰方法于一体,再采用纯手工制作,韵味强,泥味足,个性鲜明,品味独特,自成一格,深受业内人士的欣赏与肯定。

 

  在当今的紫砂界,曾斌走的是一条独特的路子。他的作品几乎没有一件是重复的,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有自己的那股邪劲。他不走寻常路,他要创造,推陈出新似乎永远是他的创作思路。不甘于平常,走出自己的风格,这是曾斌的人,也是曾斌的壶。
  当若干年后,我们看到一些粗细拙朴的书法字体,我们会说那是朱新建的字;我们看到一些弥漫着古韵味且充满陶艺风格的壶,我们会说那是曾斌的壶。在十五年的创作生涯里,曾斌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中西合璧,他在紫砂历史中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经典。
  独特的从艺经历使曾斌走出独特的创作之路来。他是从学雕塑开始的,然后做壶,所以他壶的雕饰性很强,把壶做出了陶艺的效果,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他遇到了一个玩陶艺的师傅,并因此接触熟悉了西方的陶艺。可以说,他的师傅周定芳打开了他思维的那扇灵感大门,原来壶是可以这样做的,这是一种启发,也是一种昭示。而曾斌无非是这个灵感世界里的宠儿,他把自己的视野打开了,并看到了紫砂发展的新前景。他将西方的陶艺与古老的紫砂结合起来,用紫砂表现出陶的古韵来,在西方陶艺不规则表达的启发下,做具有传统特色的紫砂壶。他的陶魂系列三,用红色的泥料效果,来表达汉代陶皿的韵味。在五行里面,秦尚黑,汉尚红,红色的渲染如同千年的沉淀,古韵深厚,这是传统的因素。在红色的壶身上面,加上纹理、肌理的效果,传达出原始的用骨器、石器打制的痕迹,同时又如经过了千年岁月冲刷以后形成的凹凸红锈效果。它不同于以西方陶艺表现的直露,把这种肌理效果处理得如此含蓄内敛具有东方特色,因此在用手触摸的时候,它的表面细腻中呈现光滑。这是一次突破,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更形成了一种视觉冲击。他让你在感觉到陶魂所表现出来的古韵的同时,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感觉,穿透了历史,抵达先古,石器时代,一如地沧海桑田,一如地朴拙自然,他在追求一种原始自然的力量所造就的图腾。他要在紫砂壶上表现自己眼光里的那份执著与不甘寻常,这是一个作品的沉淀,也是一件作品的风格。

 

 


  壶语系列,曾斌的纯手工原创,天上人间,仅此一件。一把壶怎么能有语言呢?这正是他所要表达的,要壶说话,有语言。在紫砂界,有很多人把壶做死了,格式化了。他要把它做活,最重要的就是让壶说话,让一个赏壶者,在把玩壶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它的话语、它的气息。从嘴口流出的茶水,似乎在诉说什么?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书画创作上谓之留白,诗歌创作上称之意境。要做到这种感觉,一把壶一定要留给赏壶者充足的想象空间,他一直努力,并且付诸实践。壶语系列三表现出了一种火烧的感觉,又具有青铜的古朴沉重。点缀的陶环,洋溢着原始的狂野与朴真,反映出农耕文明的岁月变迁,刀耕火种后的沧桑,传达出一个古代与现代相结合的涅磐的过程。我们看那把“流响壶”,壶身的光晕是泥的搭配、火的艺术,似乎瀑布从九天垂落,落在平静的潭,激起层层的浪(具体表现在壶底的有意无意的指印),这是一个视觉的想象。“流者,响也”,从壶嘴里咕咕流出的茶水,似乎天籁,这是听觉的想象。它给了你足够的想象空间,试图开启你思维的门。他从传统的壶的程序里走了出来,做出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把壶做活。他的作品在诉说着一种做壶的思路,一个做壶的理念。
  如果在你面前摆有许多的花货小品壶,你一定会找得到哪把是名叫“黄金屋”的作品。因为见壶如见人,壶的风格仿佛一个篆印告诉你那是曾斌的作品。“越岭寻梅蝶留影”是曾斌的花货系列代表之一,仿佛一首中西结合的诗歌,古韵与现代气息相互融合。壶盖上的假山,壶身的梅枝,这些都仿佛一个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他不走寻常路,总喜欢留点想象的空间给观壶者。
  曾斌作品的主要特色在于用西方陶艺的思维来做表现中国传统的壶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救赎壶的存在,开拓茶壶制作的一个新境界。他融合了写意的手法,很抽象地去表达自己对壶的这种理解。他永远走着属于自己的路,思考,开拓,创新。
  如果做壶是一个建筑的过程,那么曾斌就是设计师,他把壶做得很有创意。他的壶中有自己设计的理念,有一个做壶者的思考与觉悟。在紫砂之路上,曾斌设计策划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