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细说紫砂壶与茶文化

时间:2010-07-27 来源:紫砂之家

  细说紫砂壶与茶文化:当今社会,紫砂壶的崛起与茶文化的兴盛紧密亲密相关,而茶文化在中国泛起得更早一些,宋代饮茶已极为普遍,茶已成为人民日常糊口的必须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北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云︰「夫茶之为民用,即是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当时的饮茶方式均为点茶法,这种方法是将碾成粉状的茶末与沸水混和,并用茶筅回环搅拌,调成沫饽丰硕的茶汤。时人还比较茶盏内沫饽的多少和持久性,来定断各人的备茶技巧,名曰「斗茶」。
  斗茶所使用的茶具为建盏,宋蔡襄《茶录》云︰「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云︰「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紫泥新品泛春华」
  唐寅(1470-1523年)、文征明(1470-1559年)、王问(1497-1576年)、仇英(约1502-1552年)的绘画作品中能见到明成化至明万历的紫砂壶的形态演变。有些壶从绘画中可以看出是用来煮水、煎茶如唐寅《事茗图》中的提梁壶,仇英《松溪论画图》中的软提梁壶,均是用来煮水、煎茶。王问《煮茶图》中的提梁壶,文征明《品茶图》(作于嘉靖十三年,1543)中的紫砂壶,显然是用来泡茶的。
  据《明会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玄月,诏建中发贡上贡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茶芽以进,有司勿舆。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其品有四:曰探春、先书、次春、紫笋。」因太祖下诏,罢造大小龙团,惟采茶芽以进。饼茶日趋衰落,散茶兴起。饮茶方式由煮、煎改变为泡茶。正由于泡茶法的提倡与普及,便相应产生了以泡茶为主的茶壶,因为宜兴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制陶制瓷技术和种茶饮茶习俗,这给予以泡茶为主的紫砂茗壶的泛起,提供了先决前提。
  宜兴地区的先民们,恰是在明中期的这种环境气氛中,逐渐完成了在粗陶中提炼出可精加工的里外不施釉的紫砂壶。跟着时间的推移,紫砂茗壶的制作工艺日趋完美,因而在明末一举获得「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这是明代文学家李渔对紫砂壶的总评价。
  为什么宜兴的紫砂壶好?这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它是艺术品,形制柔美,颜色古雅,可以“直齐商彝周鼎而毫无愧色”(见张岱《梦忆》)。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明人文震亨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许次纾也说:“以精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文震亨《长物志》,许次纾《茶笺》紫砂壶还有一种特点,就是使用越久,器身光彩越发光润,沏出来的茶叶也越发醇郁芳馨。《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人可见鉴。”在林古度《陶宝肖像歌》里也有“九且光彩生光明”的诗句。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珍贵如珩璜”,甚至于超过珠玉之上。
  清人汪文柏赠给当时紫砂壶名家陈鸿远的一首《陶器行》诗里,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上”的赞句,可见宜兴紫砂的身价长短常高的。毕竟值多少钱呢?明人周澍《台阳百咏注》里说:“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也是“一具尚值三千缗”。(陈其年《赠高澹人诗》,见《阳羡名陶录》可见名家出品价格尤高。再往后,则凡是明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不仅“价埒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珍藏殆尽”。(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不仅如斯,甚至一些残破的紫砂壶,也有人愿意出价收购。周伯高就是这样的人。他说:“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吴骞《阳羡名陶录》)
  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文人玩壶,视为“雅趣”,介入其事,成为“风雅之举”。他们对紫砂壶的评价是:“温润如正人,豪迈如丈夫,风骚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山人,洒脱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奥玄宝《茗壶图录》紫砂壶与当时名震宫廷的景德镇瓷器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因而它博得古今中外文人的“深爱笃好”。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